一人で海に漂う!

人生の知識を共有し、あなたの本当の自分を見つけましょう

2017年02月

珠峰、南極、北極、阿空加瓜、厄爾布魯士、絲綢之路、南疆、戈壁無人區,陪伴著極限運動愛好者濾水器牌子,漢能移動能源產品的足跡已經遍布了全球各地,保障勇敢者征途的電力供應。

 

  如今,漢能集團又推出了一款升級版的太陽能發電紙M12,采用了漢能MiaSolé的組件。

 

  經過測試,利用漢能推出的M12發電紙,iPhone 6 Plus(電池容量2915mAh)從9%的剩餘電量到滿血複活,耗時僅2小時44分;充滿一個剩餘電量為11%的三星Galaxy S6(電池容量2550mAh),則隻需2小時14分。

 

  在產品包裝和外觀設計上,漢能太陽能發電紙M12沿襲了此前的黑灰色係,低調、沉穩、耐看又耐髒。但是,低調的外表,難以掩蓋其奢華的內在。漢能太陽能發電紙M12采用了漢能美國子公司MiaSolé的柔性CIGS薄膜技術。MiaSolé的多元素濺射法柔性單串組件效率為17.3%。

 

  包括MiaSolé這項世界紀錄在內,作為我國難得的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漢能的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共擁有4項世界紀錄。其中外幣兌換,GSE柔性共蒸法薄膜電池量產芯片小尺寸效率17.2%;漢能美國子公司Alta Devices的砷化镓雙結電池轉化率達到31.6%,單結電池轉化率28.8%。

原文地址:http://www.guangyuanol.cn/news/qiye/2017/0227/718170.html 

聽過這樣一句話,地球上最後一滴水是人的眼淚。

 

初聞,心被觸動。當災難相繼而來的時候,地球該是怎樣的血雨腥風,人又是如何的恐懼?我無法設想下去,心一顫,有種悲傷從內向外的發散......

 

這個淺夏,我無法抑制自己的一些小情緒,因著轟隆隆的機器聲,把我婉約的詩意打碎。單位的一些舊建築,三十年的老房子,被頃刻間推倒, 一片廢墟,讓我想起了08年汶川地震後的校舍,荒蕪中的蕭瑟,極盡頹廢。每日,行走在這廢墟上,高跟鞋似乎也跟著翩翩起舞,一個不小心就會是一個趔趄。我們的生活區,辦公區,住宿區易經大師蘇家興,這裏恰好是必經之地。

 

那刺耳的電鑽聲,那震人心扉的電夯聲,還有來往的大型車輛聲,混雜在一起,擾了五月的清寧。

 

原本鬱鬱蔥蔥的老校園,歷經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滄桑而深刻。如今,面對著現代文明的衝擊,一次次被陷害,一次次在廢墟中掙扎,我不知道它的疲憊到底有多深?一如既往,我帶著學生們在機器的轟轟聲中,朗讀著《紫藤蘿瀑布》,那如詩般的語言對抗著現代工地的沙石攪拌聲。我們是蒼白無力的,終究讀累了,可機器依然在轉動;我們也需要靜心思考,可耳邊的巨聲絲毫不同情。

 

又一次,面對廢墟和處理廢墟的響聲,我們無語,我們憂傷……

 

若說, 在這吵雜的五月,還有一份清幽的話,那就是校園周圍挨著牆壁的一些高大的梧桐樹,枝繁葉茂,帶著淺夏一份濃蔭。清晰地記得去年的一篇紀實散文《我有梧桐,等你來棲》,把梧桐情節淋漓渲染,賦予了我一份神聖而執著的使命,帶著梧桐的美好,傳遞愛的希望。可好景不長易經顧問蘇家興,當梧桐依舊在散發瑩瑩綠意的時候,它的命運卻是另一種下場。

 

我和我的學生們捂著耳朵,依舊掩飾不住那砍伐樹木的電鋸聲,刺耳又蹩腳。 “轟”一聲,一棵倒下了,又一棵......

 

終於,一個星期後,光禿禿的校園像是經歷了一場浩劫,所剩無幾。這讓我想起季羨林大師的《幽徑悲劇》,十年的動亂讓樹木也同樣沒有赦免,愚氓的民眾不懂得欣賞,肆意砍伐,讓百年古樹像個吊死鬼,慘不忍睹。我們在哭泣的時候,更為人而感到痛心。而今又何嘗不是?

 

一個學生說,好好的樹木,幹嘛要砍掉?是呀,牆角的一棵大梧桐,我冬天裏還拍過它身上的白雪棉衣;操場拐角的老梧桐,是剛退休的老校長年輕的時候種下的,已經四十年了,如今新人登基,舊樹也跟著換新?這個五月,有些淒涼,有些憂傷,卻不知如何言說。

 

我喜歡綠色,這是生命的顏色。在綠意瑩瑩的校園,懷揣一份對知識的敬仰,感知大自然的美好,感知生活的多姿。

 

誰的心裏沒有藏著一段過往和曲折? 那舊的散發著書香味的二層樓,儘管不體面,可孕育了多少才子佳人;那高大的梧桐,或許價值並不客觀,可它以優美的姿態感化著一代代。很久了,我不想寫文章,因為心裏無法安撫自己。我想我是矯情的,如果沒有了花草樹木,真不知道自己的情感該如何寄宿?

 

人生有些厭倦,你不得不參與和麵對。學生們諷刺性的嬉戲,讓人哭笑不得!他們從這個廢墟堆跳到那個廢墟堆,似乎很好玩;樹木被砍光了,他們撿了一些枝葉做成花環戴在頭上,說是遮陽。我除了規定他們不許這樣做以外,別的都顯得蒼白。於是,每到黃昏,為了躲開這無法遏止的吵雜,我選擇去郊外散步,看風景,還原一份淺夏的清雅給自己,哪怕只是瞬間的嫵媚,也足以安撫自己。

 

有些事情,緊在眉梢,不得不去做,就像校園美化;有些事情,卻是一種殘酷,就像梧桐被砍伐。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忍痛割愛,不是誰都有這個毅力?但,面對了,你卻必須。每年七月,我們都會送走一撥學生,三年的共處,衍生出來的不僅僅是師生情,更多的是親情。那離別的痛,是幸福的哭泣,有些不舍,又有些祝福。

 

我是太過感性,不然怎麼會無端的落淚?為了一棵樹,一棟舊樓,還是為了一段即將分開的師生情?其實,我也無法說清。

 

在校園裏徘徊,仿佛心底有一種東西壓制著,令我無法呼吸!今夜心思輾轉,我還是以最古老的方式記下了我的小小情緒謝偉業醫生,有些憂鬱,有些驚悚。

其實,在黑暗的時代中,我們也有權去期待一種啟明,這種啟明並不來自理論和概念,而更多來自於不確定的、閃爍而又經常很微弱的光亮。這光亮源於某些男人和女人,源於他們的生命,它們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點燃著,並把光散射到他們在塵世所擁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範圍。

 

——題記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我們各自賦予其意義。雪,棱角分明,宛如母親做的年糕,看著便似乎令人食欲大增。雖已然立春,然則刀刃樣的風依舊劃過臉頰,春尚在遙遙的他方曖昧的流動,惟其霾裏點點閃爍一痕一痕的霓虹,與其說霧氣騰騰的天氣是最恐怖的,不如講未知的東西是最駭人的。有陣時,想擁有著洞刺一切的慧根,有時候則又想隱遁在這無端不明的恐懼裏安穩,或許,人生猶如處子羞怯地躲匿在雪峰身後的那座城,喧嚷,堅貞,事實上,每一段人生都是上天的饋贈。

 

沉寧的心闊才能度過波瀾的生活,不明白暮靄中的日頭怎麼會如此的讓人心生惆悵蕭然,仿佛青春的逝去,愛人的離去,親人的故去,永遠從來不是靠憑空的幻想或是卑賤的奢求,它是通過堅韌的實踐和經歷來具體實現的。從這一角度來說,宗教信仰是可怕的創造,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亦無意攻擊哪一派宗教,信之則靈,信徒們相信它是天帝的傑作,惟有追隨神的步伐燈盡油枯之後才會安臥於平定的樂土,每一個步其後塵的人必定會在下一世圓滿或者在快樂幸福中永存。

 

我們的信仰是在日常和當下的實際中,生長在人的精神領域中逐漸堅定的崇高的信念,這種由人總結規律的理念與宗教信仰有著天壤之差,是完全不能夠相提並論的,雖則宗教信仰亦是信徒們美好的信念,肉身的束縛可以理解為信徒對個人信仰追求的犧牲,實屬正常,然其最要命的是對精神層次的改造與桎梏,哲學上說,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客觀實在,我們的生命本應是在花紅草綠,多彩豐富的旅途中謝幕,如今愈來愈多的人卻變成了渾身異癖的怪胎,限制之餘,外加神神兮兮的,無異乎傳銷組織的洗腦,也許言重,然則方今由於沉陷邪教或是信仰不統一而讓本來和樂的一家人怨入骨髓,終末視如寇仇的例子實在不勝列舉,血似乎不再濃於水,淪喪的親情如同車轍滾壓過落紅,碾碎了多少仁義熾熱的血,刻木事親的心和冰壑玉壺的靈魂。

 

身有佝僂日,手不舍舊籍。終有一天,每一個人皆會在斑駁中踽踽,靄塵裏命故,短而味濃的人生,有書卷伴於左右,福祉也。在書籍中,我們聆聽著別人內心的聲音,在文字裏,我們書寫自己的思想,黑字白紙像是挽幕,更是最無聲的告別,告別馨香筆墨,告別人生這段終將復原的軌跡,長睡,回歸。

 

捨不得的魔咒惟有捨得可以解破,凡事皆要適可而止,因為,終有一天會舍離。

明明一排排僧舍,卻是一雙雙眼睛,我倒感覺到一顆顆顫動的心。

 

原本只是聽說,後來網上一瞥,便如磁石般吸引著神往,那是一個個問號鉤織起來的為什麼。

 

深秋的望月給川西北的山梁傾瀉下一番冷峻遐想,空曠的草原仿佛單單承載著這臺“途觀”在月光裏飛奔。不知轉過多少山頭,兀然一片燈海,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已在眼前。

 

我是從甘南一路過來,只為詮釋那道久思不解的命題。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是由晉美彭措法王1980年創辦,在短短數年間從藏區一個山谷深處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三萬多出家僧眾在此修行居住。究竟是什麼支撐起如此的僧學繁榮?

 

群山環繞,僧舍層櫛,以佛學院的大經堂為中心,四面的山坡上密密麻麻佈局著絳紅色的小木屋, 你要問多少間,沒人給你一個準確的回答。或許夜晚你數數看得見的星星,那就是答案。因為那些修持的紮巴(男僧侶)覺姆(女僧侶),人人都期望成為佛國天堂的“星星”。

 

佛學院分長期和短期進修兩種,長期學制為6年,特殊學位卻需要13年,學員通過各學科的單科考試,立宗論和口頭辯論考試及格的,學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師)的學位。令人不解的是這裏還有不少漢地顯宗學生高級門窗,學院辟漢經院,有堪布講解藏傳佛教的顯教、密宗。

 

把家裏最漂亮最聰明的孩子送來學佛,把家裏的大多數錢財供奉寺廟,常人很難理解他們為什麼。為來生積福?為佛祖奉忠?誰能用一句話道盡他們的心聲?

 

大經堂是佛學院的“聖地”。無論是紮巴還是覺姆都要到此聽課學習,但男女僧眾是有別的,即使是親兄妹親戚也不互訪。

 

壇城,藏語"吉廓",梵音曼陀羅,源於密宗修法活動,那時的人們為了防止"魔眾"的入侵,修密法時就在修法場地修築起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土壇,邀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親臨作證,後來演變出多種形式和類別的曼陀羅。這裏,則修的四層金碧輝煌。一層是108個轉經筒,二層是供奉諸佛菩薩的經堂,三層是屍陀林,四層是密殿。聽轉經覺姆說,轉經祈福有三等。一等祈福10800圈,二等祈福1080圈,三等祈福108圈,這裏的轉經筒從早到晚就沒有停過。

 

壇城周圍的空地,不時都有磕長頭的信徒,他們來自藏區,也有來自內地的人們,還有來自我不知道的遠方。一位虔誠的小夥子回答我的問話,說他要磕滿10萬個,就可以修密宗了……。那番執著的背後,誰知道藏著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

 

一種思想經過千年的凝練而演變成信仰,這裏面有一種頑強的動力。還好,只是僅僅幾十年的時間,曾經的荒山野嶺,如今僧房雲集,當初的32位修佛者瞬間發展到數萬人,如果不是親見,寧信是傳說迪士尼美語 世界;如果不是身臨,難以體會理想信仰力量的無窮;那麼,只是佛文化的生命力?社會和諧,盛世物阜的滋潤又該是何方的功績?

 

同行的朋友要拉我去看天葬臺。說什麼這裏的天葬是開放式的。不像其他地方秘而不宣。而我實在不忍目睹同類被肢解的血腥。儘管有人說是最環保的葬俗,儘管佛徒們視死是輪回的再生。在我等凡夫俗子看來,或許是悲催的人生謝幕。

 

那天我執意再留一宿。夜深人靜之時,獨自複登觀景臺。4000米海拔的星空下,燈火如海,牖戶闌珊,我則無知寒涼,覺得心裏空蕩,如同沒有任何臟器一般。望月流霜,四野俱寂,唯有靈魂在飛,生命,價值,苦樂,幸福,全都融化在月光中。

↑このページのトップヘ